首页/文章列表/文章详情/

高尔夫专项系列 将运动科学应用到实践中

高尔夫专项系列 将运动科学应用到实践中

1.美国高尔夫运动损伤发生率调查;

2.高尔夫的动作模式特点;

高尔夫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如何?

尽管高尔夫在大家的印象中,是很柔和的运动。但是德国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,职业球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约在60%。

与其他运动的主要损伤原因一样,高尔夫的损伤以劳损性居多。劳损性损伤发生的原因通常是:错误的训练方式或动作模式的错误导致。

只有对高尔夫动作理解足够深刻,才能降低高尔夫损伤。本篇文章会细致介绍高尔夫的动作模式。

高尔夫的动作模式特点

高尔夫的挥杆动作是高度整合的动作模式:爆发力从脚下,通过核心肌群,传递到上肢。

我们以右手球员为例,将完整的挥杆动作分解成四个环节进行解析:1.预备;2.上杆;3.下杆;4.随摆

一、预备动作

预备动作的关键词是:姿势稳定。

踝关节:脚与肩同宽,踝关节略微背屈(勾脚背)

膝关节:略微弯曲

髋关节:以髋为轴,保持脊柱中立位,略微前倾

肩关节:轻微往击球方向侧倾

握杆技巧:尽管握法非常多,但是有些基本准则需要遵守:左手作为引导手(leading wrist)在身体偏上方,手臂内旋;右手作为推壁手(trailing hand)位于球杆的偏下方,保持中立位。

预备站立姿势的动作小结:站不稳通常是由于柔韧性和本体感觉能力下降。通常在年龄较大的球手中发生。

二、上杆

上杆动作的关键词是:柔韧性

有足够的柔韧性才能在肌肉中储存足够的能量,在下杆时充分释放。这个过程,称为超等长收缩收缩

关于超等长收缩的解释:

我们的肌肉有类似弹簧的功能,如果把小腿想象成一根弹簧的话。

超等长收缩的过程是这样的:

第一步,在脚掌落地前,小腿肌肉先被拉长,就会在弹簧里产生一定的弹性势能。

第二步,弹性势能会在我们蹬地时释放,帮助我们产生更大的推进力。

这个类似弹簧的储存能量、释放能量的过程,让我们更省力,此外也更能提升爆发力

谁越充分利用超等长收缩的原理,谁就能产生更多的爆发力。那么如何提升这种能力呢?

这种能力取决于两大要素:1.弹簧被拉长的能力;2.肌肉迅速收缩的能力

1.肌肉被拉长的程度如何影响弹性?

举个例子,当肌肉没有被完全拉长的时候:图中蓝色的肌腱绷的不够紧,也就是弹簧绷的不够紧。此时储存的弹性势能(图中蓝色三角的面积)不是最大的。

肌肉未完全拉长时

只有在肌腱被拉的足够长的时候,弹性势能才能储存到最大。图中蓝色三角的面积,明显比上面那张图(肌肉未被完全更拉长时)更大。

肌肉被充分拉长

由此可知,对于专业运动员,肌肉好的超等长收缩能力是爆发力的基础,而充分的柔韧性是爆发力的基础。

挥杆过程中,如何才能更充分发挥弹簧储能呢?

髋关节:上杆时,骨盆会朝随摆手(如果是右撇子就是右手,trailing hand)的方向旋转,此时在第五腰椎-第一骶椎(L5-S1)的关节面、骶髂关节会产生压力。

右手:随着骨盆的旋转,右手手臂往右侧打开并且向外旋转,肘关节屈曲、手腕迅速地内旋。

左手:随着骨盆的旋转,左手手臂往右侧打开并且向内旋转。这个过程会增加肩关节的压力,可能造成损伤。

下肢:重心在向右侧转移的过程中,右脚旋后,压力会集中到右腿膝盖外侧和外脚掌上。

上杆的动作小结: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,如果柔韧性限制了关节的运动能力,就无法储存足够的弹性势能,进而影响到下杆时的爆发力。

同时,肩关节、膝关节也可能由于灵活度受限的问题,带来损伤。

三、下杆

下杆的关键词是:爆发力

下杆是从上杆最顶点到击球之间发生的,下杆动作可以比喻成“弹簧释放弹力”的过程。

释放弹力

下杆是如何完成的?

左腿内收肌首先收紧,接着右腿伸髋、外展造成骨盆旋转,球杆的动量逐渐累积。

核心肌群的收缩继续加速球杆的速度,与此同时,背肌收缩来稳定核心躯干。

左手手臂外展,手腕背屈、尺偏;右手手臂内收、内旋。

击球的离心收缩阶段

当击球的一瞬间,上述肌群会突然开始做离心收缩。如果杆头撞击的是地面,这种离心负荷会变得更大。

四、随挥

随挥的关键词是:控制

随挥是如何完成的?

左手背屈、尺偏的同时,右手桡偏。因为手腕动作的复杂性,因此很可能在挥杆过程中受伤。

左肩会外展、外旋,右肩内收、内旋。动作可能造成肩关节的压力增加,从而造成损失。

核心肌群做离心收缩,以减速躯干的旋转。

最终重心会转移到左腿,膝盖内侧。左脚脚踝内翻、足弓仰转。

小结:

高尔夫运动损伤常常发生在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的状况,因此必须将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加以提升
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