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开车去一市区,进了一个停车场,保安拦下说,你把钥匙留这儿。我停进去一看,这不有位置的嘛。我没有挡住别人的车,就觉得没有必要再给他钥匙了。
办完事,回到停车场,前面挡了三四部车,严严实实地堵住了。找到了保安。
他见到我就很生气:谁让你不给我钥匙的?!本来我可以帮你挪到外边!你这种人…………
我一时没缓过来,怎么还有正常停车要这样被保安骂的。算了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没想到,这保安没完没了了。
他慢慢把我前面的车挪开,但是最后,只给我留下了很窄的缝,我只要开出去,就蹭到他的车。
他得意地下车:你有本事你开啊!我告诉你,你蹭到了就是你的责任!
这下没辙了。虽然我一贯是包子,但你这是要把我逼到绝境啊。
于是,下车,开喷。
最后他后退,当然少不了骂骂咧咧。
在这个故事里,停车场保安创造了一个新规矩。所有的停车司机都把车钥匙交给他,由他自由调配。达到的效果是,本来能停20辆车的停车场,这下子可以停30辆车。根据每个人的停车时间,进进出出,统筹安排,还是相当复杂的运作。
如果做一个经济学的分析,那么这是个好事,因为社会总福利上升了。更多的车主的停车需求得到满足。
如果不是这个保安的态度太横,我多半一开始是会配合他的。据我观察,大部分人停车的也配合他了。此所谓"入乡随俗“,强龙难压地头蛇。我来,是为了停车的。只要能完成这个目标,你让我委屈点,我不觉得太要紧。
但这其实是有问题的。
问题一:无端提高了我的风险。一个停车场随便来了个人,我就把钥匙交给他。万一是小偷冒充呢?我找谁说去?
问题二:提高了不确定性。保安自己搞的规则,自己执行,他一人说了算。哪天不高兴了,规则可能又改了。或者这个保安被上头换掉了,来了个新保安,于是就有了新规则。这对于停车者来说,是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问题三:那些遵守公开的法律但是不守“潜规则”的人的利益受损了。就是故事里面的我。平白无故被怼了半天,挪了半天才出的了停车场。
问题四:让老实人无所适从,反而让滑溜钻营的如鱼得水。老实人告诉保安,我停三个小时,结果半个小时后,临时有事要去拿车了,这时候怎么办?去拿车,会不会被保安骂?保安说你说你三个小时,我就把你停最里面了,现在又半个小时就要来拿车,我挪不开了,你活该,等着吧。善于钻营的人呢,给保安递个烟,套个近乎,保安帮他停到了最容易随时出入的位置。
以上这些不好的地方,一般不会计算在经济学的模型里,跟什么GDP之类的也完全没关系。100块钱,让老实人手里拿着,还是让老奸巨猾的人手里拿着,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。你心里担心,不痛快,不服气,也不会损害GDP。
这个保安要是被拿下了,会有人惋惜,这么能运筹帷幄的人没了,很多想停车的这下停不了车在这里了。有人幸灾乐祸,看你横行得几时。有人综合地来说,嗯,功过参半吧。如果你觉得最重要的是更多的人能够停车,其他都是次要的,那么这个保安是伟大的。如果你纠结公正,公平,法治这些,那么这个保安是个祸害。
上面这些,如果能套到部分官员,官场,体制里面去,你就能看明白很多当下,以及之前的事了。
评论大都对交不交钥匙展开辩论,这是偏离方向。关注点是,要不要按照保安(管理者)的自定规则来办事?
在广州,停车场里面都画了线,你按照划线的车位停车。这是这里绝大部分停车场的规矩,你去停车也是预期是这样的。这是习惯。评论里说意大利纽约日本都是停车交钥匙的。这跟广州并没什么关系。并不因为是纽约意大利,就一定更高级,他们的习惯就必然我们也要遵守。
停车场当然也可以定一些不同于本地习惯的规矩,但需要公开,不管是一张告示,公开提醒。如果保安(管理者)告诉我一个规则,既不符合本地习惯,也没公开。那么,就是自定的,私下的规则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