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小的时候,是天真无邪的小天使,因为他们会把想到的事情直接的说出来,丝毫不会拐弯抹角,有的时候这是一种直率的表现,可有的时候这却是很不礼貌的,就比如在餐桌上,如果孩子直接指出饭菜不好吃,那么这就是很无礼的行为。

然而孩子的这些行为,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如果家长教育的好,那么孩子即使吃到难吃的东西,也不会说出让主人难堪的话,相反,如果家长没有教育好孩子餐桌礼仪,那么孩子的做法不仅会让主人尴尬,更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尴尬。

下面就有两个孩子遇到同一个情况,但是他们做出的反应却大不相同。
事情是这样的,宝妈之间组织了聚会,但是由于时间的缘故,所以房子的主人在厨房做菜的时候拿错了调料,这就导致了一道菜盐放多了,在和大家解释后,大家也都表示了理解,但是孩子们却不知情。

先尝出味道不对的是月月,只见月月赶忙把嘴中的食物吐了出来,然后很大声的说了一句“这是什么东西,怎么这么难吃。”月月的妈妈见到孩子的表现后,赶忙尴尬地解释到:“孩子还小,口无遮拦千万不要介意。”

后来浩浩也尝到了味道的不对,但是浩浩的表现没有很明显,只是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,然后偷偷的和妈妈说:“这菜太难吃了。”然后继续吃着碗中的食物,偶尔还会去夹一下那道难吃的菜。
同样是不好吃的菜,两个孩子吃到后的反应却截然不同,这就体现出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程度,也体现了孩子的礼仪规范,很显然浩浩的做法才是正确的。

虽然他认为这道菜不好吃,但是并没有很大声地说出来,只是偷偷的和妈妈抱怨了一下,这样既没有让主人尴尬,也表达出了自己对菜品的不满,这才是在餐桌上该有的样子。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,看出教养差异!
月月的行为,不但让一桌的人感到尴尬,还会让自己的家长处于没有面子的状态,毕竟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,如果孩子言行不当,那么就直接体现出了家长的教育无方,因此餐桌礼仪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。

那么,孩子在餐桌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?
1、长辈们上桌前不能先动筷子
中华民族一直讲究着“长幼有序”的礼仪顺序,在吃饭时也是如此,一般是由老人先坐下,然后小辈们在逐一坐下,而且开始吃饭的信号也是由长辈发出的,往往长辈开始夹菜时,就是开始吃饭的意思。

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年纪小,就不教会孩子这些餐桌礼仪,其实这些基本的礼仪正是应该从小就要学会的,因为如果孩子都上初中了,还不懂这些礼仪,就会被人嘲笑,而且家长也会被人认为教子无方,所以餐桌礼仪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学习。

2、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
孩子吃饭的时候,看到好吃的东西就会使劲吃,而且嘴里也都会塞得满满的,如果这时孩子说话的话,首先收听者会听不清孩子要表达的事情,其次这样很容易导致嘴中的食物飞溅出来,很不卫生,也很不礼貌。

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,如果嘴中有食物是不可以说话的,如果有必须要说话的时候,也要用手挡住嘴再发言。
3、不能翻挑着盘中的食物
很多孩子在家的时候有父母惯着宠着,所以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就会挑着盘中自己爱吃的东西吃,有时候还会把菜翻得满哪都是,但是这毕竟是在家,没有其他的人,所以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可以有的。

但是,如果孩子在外面也是如此的话,那么这么做就是很不礼貌的,毕竟还有很多人吃饭,如果孩子把菜搅和得很乱,那么就会让其他人失去吃饭的心情,而且这么做也是很不卫生的。
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可以搅动着盘中的食物,而且一道菜只可以夹面朝自己的这一侧,不可以“海底捞针”似的吃饭。
(本文转载自新浪网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