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许多人进行“开髋”的练习,都是为了解决髋部紧张的问题,因为这种紧张不仅会限制我们体式的习练,还会导致日常生活的不适。”
一提到开髋,很多人都能想到俯卧鸽子式、束脚式、坐角式等体式。但其实开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这么简单。
今天小编就同大家一起学习髋关节的知识点,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开髋了?

01
髋关节对我们有多重要?

髋关节处于髋部软组织深部,周围有许多强大的肌群附着,是躯干和双下肢连接的枢纽,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关节。身体的重量都通过双侧髋关节向下传导。因而髋关节一旦出现问题,会对个体的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。
02
开髋,开的到底是什么?
骨骼是无法改变形态的;一般而言,韧带也不能过多地拉伸。那么在进入开髋的体式中我们更多伸展的是肌肉和经络的疏通。
03
髋关节6种运作模式

髋关节有6种运动模式: 前屈,后伸,内展,内收,外旋,内旋。
下面我们一起去具体了解,哪些瑜伽体式对应这6种运动模式。
1、髋关节前屈

坐立前屈式
在运动中,稳定骨盆平衡、髋关节的屈曲使你的腿向前迈。
保证髋关节前屈灵活性,屈髋肌群才得以在走路、跑步、跳跃中将腿向前迈进。
2、髋关节后伸

骆驼式
后伸作用:在运动中,髋关节充分的伸展对身体向前推进起着重要作用。
——保证髋关节后伸灵活性,才能保证屈髋肌群发挥作用。
3、髋关节外旋

束脚式
内旋外旋作用:在负重时,内旋肌群与外旋肌群共同维持髋关节的稳定。
4、髋关节内旋

鸟王式
内旋外旋作用:在负重时,内旋肌群与外旋肌群共同维持髋关节的稳定。
5、髋关节外展

坐角式
外展作用:在运动中起将腿拉离身体中线,在负重时,维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稳定。
双腿站立时,内收与外展肌共同维持骨盆稳定。
6、髋关节内收

简易扭转
内收作用:在运动中起将腿拉向身体中线,在负重时,维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稳定。

在练习时这6 个方向又分为3组,每一组正好是一对相反的2个方向。
我们在每一次开髋练习时,你可以选择某一组为主题,也可以选择两组或者全方位开髋为主题。只要开髋,必须是成对的练习,不能只练习一组中的某一个方向,这样才能保证平衡开髋,安全开髋。
03
不当的开髋练习有什么后果?
医学领域里关于髋关节的解剖、生理、病理的知识研究实现了很大的发展,但是瑜伽领域里关于髋部的健康安全的知识却未能同步。
许多习练者认为‘只要拉开紧张的髋部’就能帮助他们进入特定瑜伽体式,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是骨骼和结构的特质阻止了他们进入特定的体式,且在临近关节动作的极限值时,普通人(除非是精英运动员)是无法将自己很好地稳定在体式之中的,在这种情况下,关节囊、韧带和软骨,包括骨头结构就将承受过多负荷。

对于任何存在髋关节不稳定,或是关节过度灵活及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而言,过度开髋练习都存在很高风险。
特别是在不考虑髋关节形态的情况下,进行无穷无尽的非对称的经典‘开髋体式’,会加剧现有的髋关节、腰背、骶骨、髂骨或骨盆问题,甚至是导致一些以前没有的新问题。”

“从一个人髋部疼痛开始到其接受诊断,平均需要 2.6年的时间。”
这也意味着许多人在髋部开始出现问题之后,会不加重视,甚至继续习练,继而引发更严重的问题。
所以在选择开髋时一定要慎重,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必须有详细的了解与把握,以免对身体造成意外的损伤。
03
关于开髋,瑜伽老师应该怎么做?
瑜伽课堂中,老师的口头指令和手动调整,对于学员真正掌握习练的要领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每个学员能拉伸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,老师尽量不要让学员过度的进行拉伸运动。

其次,要注意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不要专注于让学生达到“完美体式”的极限运动范围,而是始终保持髋关节运动的节制;另外也要避免在体式中调整学员的髋部,这也意味着不要强迫或“帮助”学员在体式中让膝盖或脊柱进入极限运动范围。
03
“快乐髋部”黄金原则
Garner博士提出了瑜伽体式习练中,培养一个“快乐的髋部”的 3条黄金原则:
1. 学习节制,不要过度地习练经典“开髋体式”。这一术语已经被用烂了,坦白地说,它们也可能会令你的髋部感到疲惫,甚至退化;
2. 改变日常的习练习惯,重复性压力会造成关节过度使用伤害,而且会导致身体的力量、耐性停滞不前;
3. 温柔地对待身体,瑜伽需要个人化以满足个人需求,一个能够很好地满足所有瑜伽习练者的前提是接受稳定第一、灵活其次的方针,稳定性应该是任何瑜伽课堂的首要目标。

